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_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2.四川省卧龙地区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什么的保护

3.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4.四川省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5.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_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

       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

       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本区地处岷江上游、邛崃山的东坡,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最高峰海拔6250米,相对高差达5000米,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区。本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形成的水热条件的变化,植被类型相应出现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保护区奇妙的自然景观、变化多样的森林植被、幽深的环境以及形形色色的稀有动植物汇集成一种难于抗拒的诱人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揭开它深遂的奥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卧龙地区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什么的保护

       这个我知道!去年的时候和朋友打算去汶川旅游的时候,收集了汶川一些必去的景点资料。现在我把汶川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汶川博物馆

开放时间

       09:0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00 (6月1日-8月31日 周二-周日)全天(全天)

       (6月1日-8月31日 周一)

       09:00-16: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3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二-周日)全天(全天)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园林路 ?

       2、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

门票

       普通票:成人票90人民币/儿童/学生票4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9:00-17: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5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

       3、巴郎山山腰观云海

简介

       巴郎山山腰看云海,仿佛侧目天际,如仙如幻,冬季时候雪景一片银装,甚是好看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巴郎山山腰

       4、仁吉喜目谷

简介

       仁吉喜目,汉译“天堂的视角”, 与水磨庄园毗邻,位于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境内,距离成都1.5小时车程。每年春夏,万亩花海在 川西 秘境中盛开,美的不可方物。

       繁花似锦的景色令游人目不暇接,多姿多彩的花儿在盛夏的风中,摇曳出万种风情。

       赏花、徒步、爬山、摄影……统统满足,仁吉喜目谷,一个美好周末该有的模样。

交通

       ①自驾:水磨古镇 距成都 市中心80公里,驱车1.5小时便可到达,并且出了都江堰后便是一路高山平湖 、茂林峡谷的美景,所以最佳交通选择当然是自驾。

       ②客运: 成都茶店子客运站有直达水磨古镇的班车,每天数班,发车时间固定,最早8:20,最晚16:10,票价35元,全程90分钟左右。

开放时间

       08:3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衔凤岩村五组花谷沟口寿溪河

       5、汶川三江生态区

简介

       汶川三江远离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这是一片使您身心更加健康的净土!这是一座离都市最近的“森林医院”!这是一处最适合都市人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舒适期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9度,8月平均气温20度。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夏季每天舒适时间为23-24小时,是外界的4倍。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极其优良: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类一级,空气污染指数为25,是成都市的1/5;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1级;三江森林日释氧量为1500吨;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50万个,比成都市高10000倍;空气中含菌量比成都市降低150-70000倍;含尘量比成都市低100-1000倍;噪音比成都市降低30-50分贝。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夏季温度比成都市低10-15度。年太阳辐射是成都的3倍,是进行日光浴的极佳场所。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提供的是无污染的生态猎、绿色蔬菜、野菜等生态食品。

门票

       门票45人民币

开放时间

       09: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汶川县三江乡

       6、萝卜寨

简介

       巍峨的岷山山脉天造地设地掩映着险峻、沧桑、雄伟的岷江大峡谷,蓝天碧洗、白云飘飘、苍鹰展翅,一座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这就是萝卜寨——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处处充满原始淳朴的风情。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萝卜寨村

       7、5·12汶川特大地震原国道213线遗址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13国道

       8、卧龙自然保护区

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面积2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盛、空气清新,拥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到卧龙,大家当然是以看熊猫为主,这是大熊猫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熊猫数量很多,憨态可掬,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合影。除了看大熊猫,这里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保护动植物, 野外大熊猫观测站、大熊猫博物馆 、金丝猴等场馆也值得一去。卧龙有一些餐厅和旅店,设施比较齐备。

电话

       0837-6246754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公交:在成都茶店子车站乘“成都—小金”的公交班车。

门票

       免费

       tips:

       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

       9、映秀地震遗址

简介

       --汶川地震中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遗址主要包括介绍地震的纪念馆和旋口中学地震遗址,遗迹只是经过对原来摧毁建筑的加固支撑,大多数情景都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始状态。

       --在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用时参考

       1小时以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

       10、水磨古镇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门票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寿溪河畔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

       重要动物:

       兽类有86种,录属7目24科,其中啮齿目7科26种,食肉目7科23种,食虫目3科14种,偶蹄目3科12种,翼手目2科6种,兔形目1科2种,灵长目1科3种。区系组成复杂,它既有北方的种类(如全北界特有的鼠兔科、跳鼠科及主要分布于全北界的鼹鼠科),也具有南方的种类(如旧大陆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竹鼠科及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区的猴科、灵猫科和豪猪科),更具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特的有或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区的兽类,如大熊猫、小熊猫、四川水麝鼩、蹼鼩等。

       鸟类232种和另3亚种,隶属13目38科,其中繁殖鸟212种,非繁殖鸟20种。

       爬行类共有14种,隶属于2目5科,其中蜥蜴类三种即蝘蜒、康定滑蜥和白条草蜥;蛇类11种即美姑脊蛇、横斑锦蛇、紫灰锦蛇、颈槽游蛇、斜鳞蛇、翠青蛇、福建颈斑蛇、乌梢蛇、丽纹蛇、菜花烙铁头、山烙铁头等。其中美姑脊蛇、横斑锦蛇仅见于四川,可能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特有种。区内爬行类均属东洋界成分。

       两栖类共有10种,隶属于2目4种,其中有尾目一种即西藏山溪鲵;无尾目九种,即沙坪角蟾、多顶齿突蟾、宝兴齿蟾、华西蟾蜍、沼蛙、日本林蛙、花臭蛙、理县湍蛙、四川湍蛙等。

       鱼类有6种,即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细尾条鳅、石斑鮡及两种未定名的条鳅,隶属于2目3科。

       重要植物

       物种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曾与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合作考察、收集植物标本达5000多号、20000多份,还鉴定出植物种类数近4000种;发现新种和变种10个,记录在案的高等植物有217科、814属、1989种,其中,苔藓植物174种,约占四川种数的8.29%,蕨类植物191种,约占全国种类数的8.3%,四川种数的20.0%,被子植物1604种,约占全国种数约6.6%,四川种数的18.98%。

       珍稀濒危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水杉(Metasequ oia glyptostroboides Cheng),二级保护的有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杜仲(Eucommia ulmoides)银杏(Ginkgo biloba)胡桃(Juglans sp.)四川红杉(Larix mas ters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三级保护的有:黄蓍(Astrgal us menbranaceus)黄连(Coptis chinensis)金线槭(Dipteronia sinensis)八角莲(Dysosm a versipellis)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天麻(Gastrodia elata)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扇蕨(M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黄薜(Phelloclendron amurense)垂枝云杉(Picea brachytyla)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大叶柳(Salix magnifica)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四川省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卧龙保护区简介

        1、概述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卧龙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1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合作,在卧龙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并将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基地;1982年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当时最大的“动植物标本陈列馆”。卧龙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在中外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享有较高的声誉。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野生数量约占全国的10%以上, 是中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 圈养大熊猫数量约占全世界的40%,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圈养繁殖种群。由于古地理、古气候等自然历史的变迁,使这一带成为我国野生生物东西、南北分界的交会点,因此保存下来不少古老的孓遗物种和特有种,并在此得到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充分地表现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又由于人为影响相对较弱,从而为多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区不仅盛产大熊猫,而且还保存着丰富的生物物种、数量繁多的孑遗物种,明显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独特的高山系统,被誉为“熊猫之乡”和“大自然的广谱基因库”。同时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开展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2、自然地理位置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邛崃山脉东坡,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深谷地带,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经102°52’-103°24’,北纬30°45’-31°25’。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保护面积20万公顷。

       3、资源概况

        野生植物据已采集的标本初步统计, 有近4000种植物, 占四川植物总数的40%。高等植物计约217科、814属、1989种。其中, 苔藓植物174种, 约占四川总数的8.29%;蕨类植物约30科、70属、191种, 约占全国种的7.35%, 约占四川总数的26.98%; 裸子植物6科10属20种, 约占全国总数的8.4%, 约占四川总数的20.0%;被子植物135科632属1604种。约占全国总数的6.6%, 约占四川总数的18.98%。列为国家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 本区有24种。

        本区资源植物十分丰富。保护区上万亩珙桐林在全国少见。除木材类外, 药用植物约有870种,约占四川总数的25%, 油脂植物80种, 淀粉及糖类植物42种, 纤维类植物60种, 单宁类植物42种, 芳香类植物28种。此外, 保护区有供大熊猫可食的竹类8种, 面积近6000ha, 为大熊猫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 野生动物 据现有资料统计,本区有高等动物约450种,其中兽类96种, 约占生存总数的52%; 鸟类283种, 约占生存总数的52%, 是南北鸟类的过渡地带, 可与东南亚一些鸟类资源丰富的热带雨林相比; 两栖类15种; 爬行类20种; 鱼类6种; 昆虫约1700种。野生动物不仅资源丰富, 且区系组成复杂, 既有分布在低海拔和中等海拔的东洋界种类, 如猕猴、云豹、水鹿、灵猫、果子狸、红腹锦鸡等喜温湿的南方动物, 也有分布在亚高山针叶林中, 尤其在森林线以上的古北界种类。如白唇鹿、岩羊、马麝、兔猕、雪豹等耐寒的高原和北方动物。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有56种。

       4、社会经济概况

        保护区内的卧龙、耿达两乡居住着藏、羌、汉、回四个民族,其中多数为农民, 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全区总人口约5000人, 其中农业人口4354人, 占总人口的91.2%;农村人口中, 少数民族占80%以上。

        区内山体海拔高, 地形复杂, 耕地面积较小, 据1997年土地调查资料表明,全区农业用地面积3203公顷, 占总面积的1.6%; 林业用地面积113800公顷, 占56.9%;牧业用地、高山流石滩及高山冰冻带7500公顷占37.5%;其它7985.3%公顷,占4%。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31亩;粮食总产达171.33万公斤,人均376公斤,经济总收入922.69万元,人均纯收入1122.7元。

        目前区内建有1所高完中、7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现有在校学生1200人,教职工114名。全区现有卫生院3所, 村级合作医疗站6个。通过上述措施,全区粮食,经济稳定发展,基本上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全区1993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值534.87万元,比特区成立前的82年90.88万元增长了48.9%,人均纯收入由82年的247元增加到706元,人均有粮由82年的454公斤增加到486公斤,全区生产各类肉食23.34万公斤,人均拥有53.8公斤。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99%农户照上了电灯,架通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 。

        5、保护区历史沿革:

        1956年设立汶川县卧龙关森林经营所。

        1961年四川省批准成立卧龙关森工局。

        1963年建立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并将卧龙关森林经营所管理机构转为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保护区面积2万公顷。

        1964年成立卧龙关营林处。

        1971年森工局和营林处经林业厅批准合并, 更名为红旗林业局, 主要任务是开发利用卧龙地区的森林资源。

        1974年前农业部与四川省革委会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四川省珍贵动物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同时提出将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由2万公顷扩大为20万公顷。

        1975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卧龙自然保护区,并将红旗森工局迁出卧龙。

        1978年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筹备处合并为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1979年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改为林业部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由原林业部直属。

        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1981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合作,在卧龙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并将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基地。

        1982年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当时最大的“动植物标本陈列馆”。

        1983年3月, 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并设立特别行政区办事处, 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省林业厅代管。同年7月,四川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进一步搞好卧龙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定,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至今。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旨在保护该地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该保护区有着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其中大熊猫更是中国珍贵的国宝级物种。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汶川县交界处,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首批授权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以大熊猫为代表,保护着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包括金丝猴、四川金钱豹、云豹、火烈鸟等。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过度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已经对该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原本丰富的物种变得越来越稀少,相关生态系统的恢复也变得愈发困难。保护区的成立,有利于保护这些濒危物种的生存,并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此外,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是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野生动植物以及探索原始森林的神秘之处。因此,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也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虽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 森林火灾。由于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经常发生森林火灾。2. 野生动物遭受非法捕猎。尽管保护区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但仍有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捕猎活动,严重危害了野生动物的生存。3. 旅游垃圾污染。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旅游热点,但旅游活动也带来了旅游垃圾的产生,严重污染了环境。4. 水源污染。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源污染的威胁,特别是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旨在保护该地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保护区的建立已经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新的环境问题的发生,确保保护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 禁止非法猎捕、杀害、收购、出售、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汶川县映秀镇西侧,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深谷地带,东经102°52'─103°25',北纬30°45'─31°25',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东与汶川县映秀镇连接,西与宝兴、小金县接壤,南与大邑、芦山两县毗邻,北与理县及汶川县草坡乡为邻。

        卧龙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南段,邛崃山的东南坡,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形态以高山深谷为主。区内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崃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以四姑娘山-巴朗山为界,以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西进入川西高原。

       1、构造格局

       卧龙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由一系列北东向平行的褶曲和断裂组成。构造带总体方向为北40-50度东。褶曲均为紧密的倒转腹背斜、腹向斜,自西北向东南有:总棚子倒转复背斜、三道卡子倒转复向斜、牛头山倒转复背斜、铜槽倒转复向斜,这些褶曲轴面走向为北30-60度东,轴面倾向在不同地段变化很大,忽而倾向西北,忽而倾向东南,呈一弯曲的扭曲面,倾角40-60度不等。腹背斜和腹向斜的两翼均被次一级同向倾向的小背斜和小向斜复杂化。

       断裂带为北东向挤压性逆冲大断裂,自西北向东南有皮条河断裂带、耿达断裂带、映秀断裂带。主断裂的倾向为北300-330度西,倾角50-60度,因为是挤压性的逆冲断裂,所以断裂破碎带非常发育。同时发育了一组与主断裂带垂直相交的张性断裂及与主断裂斜交的扭性断裂。

       这些断裂和褶曲基本上控制了卧龙地区的地貌格局

       2、地层

       卧龙地区前古生代至中生代三叠纪地层发育齐全,缺失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层。地层的分布大致以皮条河为界,东南部为古生代地层,西北部以中生代三叠纪地层为主。

       东南部大面积出露志留纪茂县群的变质碎屑岩,其岩性为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银灰色砂质千枚岩夹有薄层石英岩及薄层状、透镜状结晶灰岩。靠近皮条河条带状分布有泥盆系及石炭─二叠系地层。前者为未变质的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含泥质灰岩夹炭质面岩及砂岩;后者为中厚层状灰岩夹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结晶灰岩夹砂砾岩。三江口一带零星出露奥陶系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砂质板岩。

       西北部大面积分布三叠系地层,其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炭质千枚岩、薄层灰岩及细粉砂岩等,背斜轴部出露泥盆系地层,其岩性为炭质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夹石英岩、碎屑灰岩等,邓生一带有少量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其岩性以炭质千枚岩、结晶灰岩夹砂岩为主。

       第四系的松散堆积主要有河流相堆积物、泥石流堆积物及冰碛物。河流相堆积物主要分布于皮条河河谷及各支流河谷。花红树沟、龙岩沟、大魏家沟等泥石流沟沟口分布有大量泥石流堆积物。皮条河上游向阳坪一带的古冰川谷、正河上游古冰川谷内分布有古冰碛物,而现代冰川谷中发育有现代冰碛物。

       另外,卧龙地区东北部大面积分布有澄江──晋宁期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西部四姑娘山一带有燕山期花岗岩出露。 地势: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的地貌单原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处于邛崃北部的东南麓,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皮条河从保护区的西南向东北将保护区分为两大块,河的西北部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大部分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在西北部边缘沿巴朗山至四姑娘山、以及北部与理县接壤的山地,海拔高度均在5000米左右,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超过5000米的山峰近百座,境内最高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为四川省第二高峰,皮条河的东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除个别山峰外,海拔一般不超过4000米,东南部中河及西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下,东部的木江坪海拔最低,仅1150米。

       河谷形态:受地势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河谷形态多样,主要河流:皮条河、耿达河的河谷沿挤压性断裂带发育,两岸基岩松散,易被侵蚀,河谷不断加宽,形成阔谷,并常发育有五段阶地。其部分支流如英雄沟、银厂沟等由于河流沿张性断裂垂直下切,两岸基岩陡峭、形成峡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上游谷地,沿冰川谷发育,上部形成U形谷,而下部受河流溶蚀切割,形成V形谷,组合成︸形得合谷。区内各主要河谷以上的山坡和山腰上,分布有四级剥蚀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2000-2200米、2400-2500米、2800-2850米、3000-3100米,这些削蚀面虽面积不大,但地势平缓,有较厚的风化残坡积层,表层发育有黄棕色粉砂质厚土层,竹林生长茂密,形成多数大熊猫活动的核心区域。

       山地形态:保护区内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属流水作用的中低山,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山地形态多变,由结晶灰岩组成的,多形成峰林状山地;由砂质子板岩组成的,则形成典型的梳状山地;以脊呈锯齿状,远看似龙背,卧龙即因此得名。海拔4000-5000米的山地为寒冻风化作用的高山,岩基裸露,多悬崖峭壁,其下部形成碎屑坡或倒石堆,并有古冰川遗迹分布,古冰斗亦分为四级,按海拔分别为4000-4200米、4350-4450米、4500-4540米、4620-4660米。部分地区冰川退却后,冰斗积水成湖,形成海子。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的山地为终年被冰雪覆盖、现代冰川作用强烈的极高山,主峰四姑娘山及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均为金字塔形角峰,巍然屹立于保护区的西北边缘。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发育条件多变,受气候与植被的垂直变化影响,从河谷到山顶,形成了从亚热带到冰缘环境的各种土壤类型。

       1、山地黄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海拔1150-1600米,成土母质为砂岩、石英砂岩,有机质含量15-20%,PH为5.8-6.5,阳离子交换以Ca、Mg为主,交换量为40-50毫克当量/100克土,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厚3-6厘米。

       2、山地黄棕壤:发育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分布海拔1600-2000米,成土母质为沙岩、千枚岩、石英沙岩,有机质含量10%,PH为5.8-6.5,阳离子交换以Ca、Mg为主,交换量为20-50毫克当量/100克土,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厚10厘米。

       3、山地棕壤:发育在次生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分布海拔1900-2300米,成土母质为砂板岩、千枚岩、石英砂碉,有机质含量2-8%,PH为6-6.5,阳离子交换以Ca、Mg、Na为主,交换量为20-40毫克当量/100克土,枯枝落叶层厚10-15厘米。

       4、山地暗棕壤:发育在针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分布海拔2100-2600米,成土母质为千枚岩、砂岩、板岩,土壤有机质含量5-15%,PH为 5.2-5.7,阳离子交换以Ca、Mg、Na、Pb为主,交换量为15-20毫克当量/100克土,表面枯枝落叶层厚达20厘米。

       5、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发育在针叶林下,分布海拔2600-3600米,成土母质为砂岩、板岩、千枚岩,有机质含量为8-24%,PH为4-6.0,阳离子交换以Ca、Mg、Na、Pb为主,交换量为10-40毫克当量/100克土,表面枯枝落叶层厚达25厘米左右。

       6、五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耐寒灌丛及高山草甸植被带下,分布海拔3600-3900米,成土母质为砂岩、千枚岩、石英砂岩,有机质含量18%左右,PH为5.7-6.1,阳离子交换以Ca、Mg、Na为主,交换量为32毫克当量/100克土,土壤中石砾含量70%左右。

       7、高山草甸土:发育在高山草甸植被带下,分布海拔3900-4400米,成土母质为砂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土壤有机质含量19%左右,PH为5.8-6.3,阳离子交换以Ca、Mg、Na为主,交换量为10-39毫克当量/100克土,土壤中石砾含量达70%以上。

       8、高山寒漠土:发育在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下,分布海拔4400-5000米,成土母质为砂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为6.8-7.0,阳离子交换以K、Ca为主,土壤中石砾含量达80%以上。

       今天关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