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月山_青海日月山海拔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青海日月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青海日月山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日月山的传说是什么?
2.日月山在什么地方
3.日月山属于哪个城市
4.青海日月山”对联纵横谈
5.日月山为什么叫日月山
日月山的传说是什么?
青海湖的东南部,有一脉陡峭的山岗。它奇峰林立,好像一排锋利的戈矛直插蓝天——这就是著名的日月山。提起日月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在我国唐朝的时候,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使者向唐王求婚,唐王是个英明的君主,他为了搞好民族关系和沟通汉藏的经济、文化,决定将小女儿文成公主下嫁到西藏。
公主离开长安京城的时候,唐王和王后将一面日月宝镜给了她,说:“儿啊!你这一走就是关山万里,再回长安可不容易了。这镜子叫日月宝镜,它是个宝贝。你若是想家了,就照照宝镜,从镜子里就会看到长安城,就会看到你的亲爹娘。”
文成公主辞别了父母上路了,她随着迎亲的仪仗队,日夜兼程西进,走啊走,一直走到了青海湖。公主来到青海湖边,她心中很难受,因为她看到湖水即将干涸,岸边草木稀疏,土地干裂,成群的牛羊因为断水缺草,变得十分瘦弱。
公主看到这一切,心情十分焦急。她命令仪仗队暂停前进,自己去四处找水,可是找不到,后来找到了一条河,但离青海湖很远,水流不过来……公主想来想去,最后拿出了宝镜,她说:“宝镜啊,宝镜!我有难处了,你能帮帮我的忙吗?”
镜子回答了:“行啊!但不知公主有什么吩咐?”
“我想请你造一座山!把这条东去的河水挡住!”
镜子说:“可以!可是造了山,你就再也看不到长安,看不到你的爹娘啦!”
文成公主听到这儿,略为犹豫一下,但她想到要为这儿的人民造福的时候,就毅然把镜子朝地上一竖。啊!一刹那间,只见银光闪耀,雷声轰鸣,一座挺拔、峻峭的大山,在青海湖东南方竖了起来。山一竖起,就像砌了一堵墙壁,那条原先朝东流的大河,立刻掉转头来向西北方向奔流,河水滔滔不绝,“哗哗哗哗”地流进了青海湖。湖水涨满了,岸边湿润了,草儿旺盛了,草原变绿了,从此庄稼长得好,牛羊喂的壮,青海湖变了样。由于是日月宝镜变成了一座山,所以叫日月山;因为我国的河流大都向东流,而那条河水却向西北流,所以叫倒淌河。
日月山在什么地方
答:当然应该去首先,日月山是青海环线中的一站,停下来也并不会耽误太久的时间。与此同时,青海的一年四季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景色,还记着自己第一次去日月山的时候是在4月份,那时候包车的司机跟我们讲,很多人这个季节来青海看到雪山都像疯了一样,下车就撒欢,我当时信誓旦旦的跟司机说,放心吧,我们几个绝对不会,不就是个雪山吗。紧接着快到日月山的时候,远方白茫茫的一片,雪山连绵隐匿在白色的雪雾之中,那一刻的震撼,毕生难忘。甚至那个画面都还可以在脑海中百分百的还原出来。
下车后,第一感觉就是震撼,虽然之后的行程中我们见到了无数的雪山,但这雾中的雪山却是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它静谧且神圣,总一种想要跪倒在它脚下的感觉。
进入日月山后,你会发现这片白色的世是那么的安静,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都小了起来。如果你问我,是夏季来日月山好,还是冬季来日月山好,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大家,冬季。相比夏天的蓝天绿草,我更喜欢冬天的银装素裹,只有连绵的雪山才是我的归处。
日月山,古称赤岭,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因远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主要就是看看日亭、月亭以及了解文成公主的故事。因为相传这里便是文成公主回望家乡的地方。关于这儿的传说也有很多,最为知名的一个便是文成公主经过此处,因眼前完全没有了家乡的景象,所以拿出了母亲给她的宝镜,镜中是那八水绕长安的景象 。文成公主看后,不由得潸然泪下,将宝镜摔在了地上,宝镜落地化成了一座高山,从此便有了日月山。
于景而言,冬季来日月山更适合。于历史而言,不论什么季节都不会有影响。所以当然要来这日月山看一看了。
日月山属于哪个城市
青海 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属祁连山脉,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后来,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形成的唐蕃古道,则一直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日月山古时候称赤岭,得名于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这就是为什么把“赤岭”该称为“日月山”的原因。公主离开日月山继续往西走会过头去,向东遥望自己的故乡时,发现视线以被山阻隔,禁不住又流下悲伤的泪水,叹息一声,会泪西进,于是,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河,因为同情公主的悲伤,就随着公主一同向西流去。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脚下建有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海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当文成公主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怆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从此,赤岭改名为“日月山”。继这次和亲的70年后,唐又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金城公主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又一次经过了日月山。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对于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日亭、月亭在当年公主驻足的地方高高耸立,站在亭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路程如今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大道。 日月山是青海内外流域水系的分水岭,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线,历来有“草原门户”、“西海屏风”之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形成了东西两侧明显不同的景象,其东绿荫蔽日,田畴纵横;其西草原广袤,牛羊成群。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的界线在这里是那样的明显。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发生在农牧区交接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青海东部地区设鄯州(治今乐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与吐谷浑讲求和好,并达成互市协议,互市于承风戍(今拉脊山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当时青海是重要的产马之地,吐谷浑人培育的“青海骢”在唐代仍驰名于世,产于今黄南、海南等地区的“河曲马”也是国内名马。唐肃宗以后开展了“茶马互市”,青海大批的马牛被交换到内地,内地的茶、丝绢等同时也交换到了牧区。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点增多,增有镇海堡、多巴、白塔儿(今大通老城关)等。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对互市严格控制,规定只准每年2、8月在日月山地方进行互市交易,并派军队弹压。后因这种规定不能满足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换需要,清廷便数次放宽政策,并将日月山互市地点移至丹噶尔(今湟源县),日期也予以放宽。丹噶尔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继续,很快成为“汉土回民远近番人及蒙古往来交易之所”,在嘉庆、道光之际,商业尤其繁盛。清《丹噶尔厅志》记载丹地市场“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显赫的民族贸易的重镇。详细见: /
青海日月山”对联纵横谈
青海省。日月山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部、青海湖东南部。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
青海省。日月山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部、青海湖东南部。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初唐时名赤岭,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相传,文成公主远嫁颂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日月山为什么叫日月山
青海是一个可爱的地方。牛宏泰《千古才情万古对·古今绝联待俊彦》中载佚名“日月山”单联:
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
编者案(实际是“附言”):“叠辞、倒装、析字三种修辞格综合运用。无人对出工对。”日月山在青海省东北部,原名“赤岭”,海拔3520米,为古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要塞。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途经此山,西望一片苍凉,回首不见长安,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竟然出现了长安的繁华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想到了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宝镜甩下赤岭,宝镜裂成两块,变成了日山与月山,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向西流入青海湖中。后人为纪念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日月山是青海省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是省会西宁西去青海湖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山上建有日亭与月亭,并立日月山石碑,山下有文成公主庙。“日月山”单联乃平脚句,应该是下联,求对上联。句中“日”“月”各两现,“上”“山”各三现;“日”“月”合“明”。要求上联必须与此特点对应。
我经过反复推敲,三次成联,以“青海湖”撰得一比上联:
青湖海,色湖海,海湖青色靘。
青海湖,古称“西海”,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196米,面积4583平方公里,最深处有3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咸水湖。湖周山峦环抱,北有大通山,东有日月山,南有青海南山,西有橡皮山。甘子河、沙柳河、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莱挤河、倒淌河等从四周流入湖中。湖内有五个大岛,即最大的海心山及海西山、三块石、沙岛、鸟岛。这里七、八月份白天平均气温只有15度左右,景色最美:湖水清澈湛蓝,日光下波光粼粼,色彩斑斓;环湖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为万顷碧波镶上了一条金灿灿的彩带;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珍禽异鸟翱翔于湖面上空,欢声歌唱;数不尽的牛群与羊群,点缀其间。如此胜境,真乃旅游的最佳去处。
句意为:青青的湖海,彩色的湖海,青海湖水的青色近于青黑色。上联嵌入“青海湖”,下联嵌入“日月山”,可谓珠联璧合。
先前,我总以为佚名“日月山”句乃无对的单联,因之为其对句。近日发现梁石、梁栋《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449页)载有佚名《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
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
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
编者点评:“这副对联匠心独运,在撰联手法上,采用了先分说,后合说的‘分总法’。具体遣词用字时,又叠复、并字互现。上联‘日’‘月’合为‘明’;下联‘青’‘水’并作‘清’。联语既切碑名,又嵌湖名,真可谓无处不妙了。不过,以‘海’对‘上’,欠工。实为美中不足。”
编者对该联评价极高,认为“无处不妙”。窃以为该联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上下联节奏点及句脚处平仄完全相同,严重失对,这明明是病联,怎么能说它“无处不妙”呢?
无独有偶,近十年来的全国中级导游考试中,曾几次以《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命题,例如《2012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模拟试题》:“三、简析题:……
2、赏析以下对联,这是描写我国哪个景点的景观,并指出此对联的巧妙之处。对联: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
窃以为考试命题必须严谨,不能有丝毫马虎。病联若以反面命题,可以考查应试者识别联病的能力,应该是肯定的;若以正面命题,则会误导应试者把病联当成佳联,失去了知识的准确性与考试的严肃性,应该是否定的。另外,病联正面命题,也将有损于命题者的治学声誉。这些均应该引起有关方面及相关人员的重视。
日月山古时候称赤岭,得名于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因此为纪念公主思乡之情,后人将“赤岭”改称为“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属祁连山脉,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后来,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形成的唐蕃古道,则一直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今天关于“青海日月山”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