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大宗祠_江夏黄氏大宗祠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黄氏大宗祠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黄氏大宗祠的话题。

1.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在哪里

2.逢简村的周边景点

3.黄氏宗祠的祠堂源流

4.马栅的黄氏宗祠

5.珠海斗门八大景点

黄氏大宗祠_江夏黄氏大宗祠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在哪里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

       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公所。时任乡长张器闻风率员潜逃,游击大队占领乡公所,随即焚烧乡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户籍及粮食清册,并向群众进行了短暂的形势宣传。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二进五开间歇山式结构,红瓦大坡屋顶,飞檐翘脊,出砖入石,外有盘龙石柱、石鼓、石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于2010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罗溪镇:1971年置罗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市区49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泉(州)仙(游)、罗(溪)南(安)公路过境。辖双溪、前溪、后溪、三村、新东、_内、建兴、三合、柏山、永生、翁山、东方、洪四、钟山、广桥、双合、大路脚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小麦,盛产龙眼。传统产品有铜锣。.

逢简村的周边景点

       青塘黄氏宗祠是为纪念青塘黄氏开基始祖永兴公而建造的。永兴公,讳润。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出生在一户军人家中,排行长(共五兄弟),其父黄有能公(军名王志努),是番禺县杨氏都第十三图两潭堡(今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两下村)人,从军,于洪武廿七年从广州左卫派遣至碣石卫,协助都司花茂督造卫城,后调任大安屯军总旗,及至年迈返乡,军务由长子世袭。居住大安屯(今陆军环珠寨),又移居旧屋(大安山仔顶)。彼时,明朝政治也发生了变化,屯田制逐步弱化以至消亡,永兴公顺势应变,在黄民山乌石陇买置产业,于天顺年间(1458—1464年)率子孙移居青塘。初住兵寨,接着在兵岗搭寮(现为老祖祠堂)。

       至嘉靖元年(1522年)立籍惠州府海丰县坊廓都九图,户首黄承业(正式由军户变为民户,由王姓转为黄姓)。

       五百多年来,繁衍了二十几代,除居住在青塘本地的一万多人外,居住在海丰、汕尾等十几个乡村的长房裔孙就有二万多人,目前,青塘黄氏后裔移居省内外,海内外有近十万人。

       黄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初为斗篷式结构,厢房兼住人家,至乾隆二年(1737年),整个家族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出于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需要,时任族长嵩玉公,召集各房房长伯聘公、尚卿公,以及若珍公、德圣公、伯锦公、友玉公、兴万公等族干宗长,在原址重建始祖祠堂。始祖祠堂香火一直很旺,但在上世纪大跃进年代(1958年),神龛被拆,祠堂一直被小学当作科室使用。1979年,旅港同胞发起,成立修缮宗祠理事会,开始集资,付兴宁觅师择日,并于当年开工,将祠堂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重置神龛,于1980年完工入火,全村进行了隆重的庆祝,四乡六里的黄姓宗亲及友好邻邦都前来祝贺。今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新祠堂是修建于2011年,并于当年12月2日(即农历十一月初八)举行史上最隆重的重光庆典活动!

黄氏宗祠的祠堂源流

        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是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属族人的宗祠。黄氏大宗祠雕梁画栋,设计精巧。尤其是木雕工艺,做工精美。 大宗祠历经重修,保留有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逢简村黄氏大宗祠内举人陶塑栩栩如生

       黄氏大宗祠,两边十多块举人石在庭院分两边矗立,显见黄氏家族的显赫。黄氏大宗祠现有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主建筑是五间三进,间距极为开阔;两边梢间是长条石板砌成,基座有古朴的雕纹。前座居中的门口两侧皆有一人高的狮子,门板都有精致木雕,并有包金大字,左为“兆起鳌头”,右为“徽流燕冀”。

       进入祠堂,这里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三进门都是一样宽。这一种布局只有达到一定的功名才允许这样建的。我国古代建筑善用空间尺度营造等级氛围,在黄氏大宗祠的建筑中最有体现。尽管经历几个世纪,然而,祠堂的石柱、木柱依然如新。据了解,该祠所用东京实木、菠萝格等名贵木材全是由东南亚国家进口,特别是东京实木通过轮船从日本东京运过来,需要半年才能运回来。祠堂上盖的桁桷、横阵、顶托、栋梁之间全是入钩榫。其屋脊上分别有工艺精湛的砖雕陶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艳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和山水风景。祠堂中座里面存放着一块乾隆五十一年的石碑,这块石碑长 1.18米、宽0.7米,雕刻字数约2000字左右。该碑记载了迁居右滩的房长黄开祁于乾隆五十一年为黄氏三世朗峰祖(其后裔黄士俊系明代文状元)共四房嫡系家族,就阜宁圩(右滩)总面积为394.94亩地租分配定缴国税立字为据。 逢简村黎兆堂故居

       世界上豪门富宅不可胜数,中国这种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建筑艺术范例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昌教黎兆堂的故居被当地人称为“大宅门”。

       “大宅门”始建于清朝末年,系清代爱国官员黎兆堂所居,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古宅院内有3条小巷子,每条小巷子两边依着房子,正中均有两大堂矗立,庭院中设有一小型园林,百年树木至今郁郁葱葱。有意思的是,院内小房子特别多,不仅小房相连,而且相互通达,致使每间小房都会有两道以上的房门,故该院宅共有99道门。解放初,一些村民用粉笔记数,试图数一数宅内究竟有多少房门。按中国民间传统“长长久久”寓意平安永久,故当地老百姓流传着一句口头禅:数清“大宅门”,便会吉运常伴。黎兆堂出生在昌教村一个贫苦人家,早年丧父,家境贫寒,童年的他读书特别用功,常常伴着油灯苦读至夜半三更。由于他的聪慧加用功,清

       咸丰二年(1852年)高中举人,翌年考上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南安知府等职。黎兆堂死后,在地方政府和乡亲们的保护下,一些房门玻璃、精美木雕、砖雕、灰雕等珍贵文物得以保存。时至今日,黎兆堂的后裔愿将“大宅门”与现珍藏于香港金库保险柜中的有关黎兆堂的官服、古书籍等珍贵文物一同捐献给政府,让 “大宅门”见证历史和沧桑 。 A、广州出发:流花客运站或芳村客运站搭乘广州-顺德杏坛大巴,票价24-27元,行程1-2小时左右。杏坛客运站搭乘摩托直接去往逢简村,价格约5元;搭公交车982,383到逢简村,价格2元,约20分钟一班车。

       B、深圳出发:可在罗湖、银湖、宝安、南头等客运站搭乘深圳-顺德客运站大巴,票价在35-70元间不等,视具体车况和起点而定。在出口停车场换乘203路无人售票公交,3元至杏坛镇(杏坛大酒店下车)。然后坐当地三轮蹦蹦的(2元)可到逢简村。

       C、乘汽车到达顺德客运总站后,在出口停车场换乘281路无人售票公交车,3元至杏坛交通中心总站,然后再转乘286路无人售票公交车2元至总站即可顺利到达逢简村委会,旁边就是吃饭的地方了。

       D、自驾车-逢简地处顺德杏坛镇北端,从大良出发经南国西路往杏坛方向,过新涌大桥,直走到罗水路口转右入古粉方向,到达加油站再转右就可以到达,全程约半小时。 逢简村不是正式游览区,尚不收门票,且无住宿。游艇租价开价约为150元一小船次、250元一大船次。至于步行还是租游船,可依各人喜好取舍。时间充裕者可选择步行慢慢玩赏。

马栅的黄氏宗祠

       艾叶黄姓是贡井荣边乡厅房坳“黄氏宗祠”的分支,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由湖北麻城入川的(一说是广东迁来)。艾叶黄姓分为五方堂和庆余堂两个堂系,每年清明节,艾叶黄氏宗祠都要派代表去厅房坳祭祀祖先。

       艾叶黄氏宗祠的祠名叫“尔锡公祠”,是黄氏族人族居之所,民间一般称之为“黄宜堂”或“黄泥塘”,祠堂名反而不大为人所知。祠堂上起“大堰塘”,下止“观音阁”,跨两里之距,占地约千余亩。

       辛亥革命前夕,同志军的人找黄氏名人、大盐商黄敦三说:“同志军有人要来打起发(抢劫)。”黄敦三有些轻蔑回答道:“狗屎蜂造不起列子(蜂巢)的!” 次日,“打富济贫”的同志军结队赶到黄宜堂,抢劫之后,将祠堂付之一炬而后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从午夜烧到翌旦拂晓,全堂烧毁殆尽,空留荒野。

       1912年,由黄敦三聚资,花费三万七千余块银洋,历时两载,在原址重筑新祠堂。重建后祠堂的规模不足之前的五分之一,黄敦三及后人仍居于此,其余十二房族人,于火灾事后,散居于洪江井、洪珠井、天龙井、贡井老街子、烂码头、韭菜嘴及乡下等地。

       这支黄姓在贡井是大族,知名人士有黄敦三(大盐商)、黄象权(同仁社的总舵把子,贡井场联处主任)、黄国初(民国时期自贡市二区区长)、黄维新(民国时期自贡市五区区长)、黄利翰(字玉书,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请德国工程师在贡井兴办自来水(白水)公司)、黄庆宣(笔名山青,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上世纪四十年代,尔锡公祠的首人(宗族内选举产生的负责人)是黄象承(贞庆)。黄氏族人的字派取自一首诗,有“阁正天兴,元亨利贞,蕴和荣耀,……”等字辈。黄氏宗族曾在贡井街上井神庙旁修建了会济善堂,赈济穷苦人。

       1950年,尔锡公祠被政府没收,做过粮库、公社、乡政府,现今是一家玻璃钢厂。祠堂花岗岩大门框上,当初雕刻的楹联还清晰可见:宗祏有灵还汉颍一家禋祀,本源无恙看陂塘千顷澄清。

珠海斗门八大景点

       黄氏宗祠,崇报堂,为下山虎格局,开龙虎门,坐庚向甲兼申寅分金,建于清同治元年岁次壬戌(1862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一个半世纪以来,黄氏宗祠历经沧桑,见证风云变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为后代儿孙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

       黄氏宗祠大门后匾有碑刻铭文:“我先祖燕林公,郁赞公,因明末之乱,隐笔田山阳,躬耕自乐。迨孚远公始于此,以农起家,迄今历十有二世,裔孙等追念祖宗功德之深且远,爰于壬戌岁建祠崇祀,所以崇报本而序昭穆云。众裔孙同敬识”。

       这篇《建祠记》,叙述马栅黄氏先祖燕林公、郁赞公,于明末为避战乱,移居惠来县笔田山之南面(笔田乡),在这里以务农为生,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后来,裔孙孚远公移居马公栅这个地方,在此定居,开创黄氏基业,成为马公栅黄氏开基祖。孚远公从事农耕,迨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孙支(燕林公衍派第十二世)为了追念祖宗功德,建黄氏宗祠,即“崇报堂”。

       从燕林公避乱笔田乡,孚远公开基创马栅黄氏,传至第十二代,历经明末,明灭,清朝的建立(1644)至壬成年(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这二百多年间,马公栅黄氏随着历史大潮,从避乱——开基——发展而建宗祠。先辈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从动荡到稳定,休养生息。时间虽不算很长,但,今天来追忆这段历史,能更好地激励后代儿孙慎终追远,励志向前。

       黄氏宗祠有一个传说故事:原来公龛顶上存放有一小册子和一扁担,小册子是先祖国全公遗书,书中有遗文日:“吾生三子,螟蛉一子”,书中的四位祖就是孚远公传下的第五代,这黄氏宗祠,就是国全公派系所建,所以宗祠派下裔孙把这座宗祠叫“国全祖祠”。据2008年统计,派下裔孙有5886人(未含海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祖祠也历经风雨的洗礼,20世纪五十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地方上把祖祠分给三户村民作为居宅,自此,祖祠由公有变为私人住房。七十年代,由于堆放柴草,不慎失火,祖祠惨遭回禄,以至严重受损,使其残破不堪。

       改革开放之后,乡村经济得到发展,黄氏裔孙追念祖德,众议修复祖祠。经过多方的努力,筹划集资,赎回祖祠产权,成立祖祠复建理事会,向海内外裔孙发出捐资复建信函,得到内外裔孙热烈响应,于是,择吉于农历戊子年(2008)三月初二日兴工。按照祠宇原来格局,修旧如旧,经十余月的努力,终于在是年十二月二十日重光晋主,皆大欢喜,圆了夙愿。

       如今公龛上供奉着祖宗牌位,首位是一世祖孚远公考妣,下位按孚远公嫡传二世至第五世诸公考妣顺序排列。龛几制作精美,龛前供列香案,庄严肃穆。梁楹上,泥金漆彩,凤托狮托,栩栩如生;镂雕花篮,美轮美奂;厅眉垂带,精工细刻,奇花异卉;屋顶上,凤尾雀翼,嵌瓷鸟兽,熠熠生辉;壁上彩画,形象生动,都可列为精品。照壁上,石刻金漆麒麟,更为祖祠增添气势。

       如下:

       1、黄杨山:

       黄杨山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中西部,有“珠江门户第一峰”之称,风景幽雅,登高远眺,珠江三大出海口尽收眼底。黄杨山是斗门闻名已久的风景胜地,九峰相连。第一峰海拔581米,面积30多平方公里。

       2、灯笼沙水乡:

       灯笼沙水乡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灯二村,行政隶属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人民政府管理,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9800多人。

       3、赵家庄园:

       斗门接霞庄,位于珠海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200多年前立村时因这里东接霞山而得名,曾是富甲一方鼎盛繁荣的赵家庄园,又名新围。

       4、黄杨山金台寺: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境内,背靠海拔583米号称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是黄杨八景之一。

       南宋末年,诸忠臣护卫着祥兴帝赵丙在广东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抗击元兵失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祥兴帝投海殉国。

       5、御温泉:

       御温泉位于珠海斗门区,嵌在珠海斗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珠海御温泉度假村,御温泉是国内露天温泉旅游度假胜地之一,被国家旅游局评价为“珠海旅游的一颗明星”。

       6、南门菉猗祠:

       南门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黄杨山下。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名单揭晓,珠海市南门村在众多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入选的乡村。

       7、斗门古街:

       珠海斗门古街位于斗门区斗门镇内珠江三角洲南端,地处珠海市斗门区西北部,东枕黄杨山,西临虎跳门水道。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41367人。

       8、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座落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内,距城区18公里。其建于明代中叶,距今已有500多年,是珠海市最古老的宗祠群落。据《黄氏垂裕堂家谱》的记载,该祠堂群原用“蚝壳所建,系按照錀公按察使司衙门之迹兴建而成”。深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闪烁着崇文尚武的眩目光环,凸显着励志勤勉的文人精神,为世人越来越神往。

       好了,今天关于“黄氏大宗祠”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黄氏大宗祠”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